辭舊迎新小年忙,擦窗掃地凈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
小年是春節的序曲,當正心誠意,迎新納吉。
以下3件事,最好不要做,家人祈福納祥。
愿新的一年,添福添運添喜氣,心順意順萬事順!
關于小年到底是哪一天,各地有不同的習俗和說法。
北方普遍認為是臘月二十三,南方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
江浙滬一代,則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民諺有云: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臨近年關,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大掃除。
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房間庭院,干干凈凈迎春節。
北方稱為「掃房子」,南方也叫「撣塵」。
因「塵」與「陳」諧音,撣塵掃房子,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
寓意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
寄托了人們破舊立新,迎接來年好日子的愿望。
按照老祖宗的規矩,掃房子也要講究時辰。
老話說「七掃金,八掃銀」,古代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
第七和第八個時辰,對應著中午11點到下午3點之間。
這四個小時,也就是最佳撣塵的時間段。
在這期間能夠完成掃塵工作,意味著來年財源興旺。
即便不在這兩個時辰當中撣塵,也盡量不要選在晚上去掃。
一來是錯過了吉時,二來晚上光線不好。
即便屋里燈火通明,也不如白天在日光下看得清楚。
晚上撣塵掃房子,容易遺漏衛生死角,影響掃除的效率。
小年這天,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相傳,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回到天宮。
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請玉皇大帝賞罰。
人們為了祈福求順,常常在灶王像兩邊貼「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對聯。
祭灶時,還要供放糖瓜、清水、料豆、秣草。
糖瓜是用來「賄賂」灶王爺的供品,粘住灶王爺的嘴,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
后三樣則是灶王升天時,所乘坐騎的草料。
民間有俗語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意思是,中秋節男人不能祭拜月神,而小年這天的祭灶工作,女人最好也不要參與。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月亮為陰、男子為陽。
拜月自古以來就是女性的專利,所以說男不拜月。
而古人認為,灶王爺是為男性,是要由男人來祭拜。
如果家里沒有男人,由女人來祭灶,就顯得有些輕視灶神。
當然了,家里如果男主人出門了,一時半會回不來,由女主人祭灶也無妨。
小年不「小」,它是春節的序曲,也是過大年的彩排。
一應的習俗和講究,全都按照過大年來對待。
老人常說,這一天不能吵架、不能訓孩子,更不能說不吉利的話。
比如那一天家家都要吃餃子、團圓、餛飩等,寓意團團圓圓,招財進寶。
如果這天的餃子餛飩湯圓等,不小心被煮破了,不能說「破了」,要說「掙了」。
討個吉祥的好口彩,寓意來年賺大錢,多得能撐破口袋。
《易經》有云:「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意思是,說話謹慎的人,有福氣;廢話太多的人話,遇事容易急躁,招惹許多是非。
小年這一天,每個人都要管好自己的嘴,養好未來一年的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