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俗稱「肺熱草」,果實外形酷似燈籠,得名「燈籠草」,煮水喝價值珍貴
2023/11/08

農村的花花草草,千奇百怪,也有些看似普通的野草,其實是價值珍貴的中草藥。這就是老人常說「識得為寶,不識為草」的說法。

今天要介紹的一種野草,果實像燈籠,有一層薄薄的果皮,果實從外面看上去空空蕩蕩的,但剝開后會看到一顆黃豆大的種子,果實成熟后,表皮會呈現紅色,看上去就像紅燈籠。

它的莖稈呈方形,多分枝,葉子為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它就是燈籠草,民間也稱之為「肺熱草」。

燈籠草別名燈籠果、酸泡、肺熱草、酸漿、掛金燈、金燈果、黃金莓、戈力、洛神珠、錦燈籠、鬼燈籠、苦燈籠、地燈籠、水燈籠草、苦燈籠草、菇娘果、黃菇娘、金姑娘、紅姑娘、燈籠泡、鬼燈籠、打卜草、荷卜草、打額泡、響鈴子等。每個地方的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清肺熱的功效卻被傳統中醫所熟知。

燈籠草是唇形科風輪菜屬植物,喜歡生長在溫暖和潮濕的環境,一般在一些農作物、田埂地頭、路旁、荒地、河岸、道路溝渠的夾縫中生長,尤其是在土壤肥沃、濕潤的地方生長旺盛。

燈籠草主要生長分布在東亞地區,以中國、韓國、日本為主,其中我國南北方也都有野生資源。北到甘肅、山西、河北、河南,以及江浙一帶,南到安徽、福建、湖南、云南、廣東都有野生生長。

筆者從小生活在南方農村,我們那就叫它燈籠泡,小時候就覺得這種植物的果實長得喜慶,伙伴們一起采摘起來玩,果面的種子有很多汁水,當玩具相互砸在對方衣服上,就會把對方的衣服弄上綠點。有時也會當零食吃,味道酸酸甜甜的。

由于燈籠草在農村實在太常見了,以至于很多人以為它是一種無用的野草,其實不然,它可是傳統草藥,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并長期作為古人的中草藥使用。

在眾多典籍中對燈籠草也有記載,《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燈籠草名酸醬,并把它列為中品 。

《本草綱目》中記載「酸漿,利濕除熱,除熱則清肺止咳,利濕故能化痰、治疸,清熱解毒、行氣、止痛消腫、利尿祛濕的功效。」這里的酸漿指的就是燈籠草,因其味酸,漿汁多,清肺熱草而得名,所以民間老人也叫它肺熱草。

現在中醫學也對燈籠草進行了研究,認為其有解毒利咽、利尿、清熱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清熱,行氣,止痛,消腫,感冒的輔助治療中。

在民間一些土方子中,農村的一些老人也知道燈籠草妙用。比如有個小咽喉腫痛、咳嗽時,就可以取燈籠草煎水喝,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如果身上起皰瘡,也可以把燈籠草搗碎外敷在瘡口,有清熱消腫的作用。如果牙齦出血、鼻子出血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外敷涂抹。

燈籠草除了是中草藥,其實也是可以食用的野菜,果實,葉子都可以吃,炒食、做瘦肉湯、做餡都可以,味道酸,鮮美可口,是一養生的野菜。

注意,沒成熟的燈籠果不建議吃,有一定的毒性,吃了后可能會出現舌頭髮麻的感覺,甚至腹瀉。

如今,民間對傳統中草藥的養生之道越來越重視,這種可食用的燈籠果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每到燈籠果成熟的季節時,農村的一些老人就會上山采摘它,晾干后能賣到30元一斤,也給農村老人帶來一定的收入。

近些年,由于一些農藥過渡使用,導致農村的野生燈籠草也不多見了,如果你的家鄉也有燈籠草,可要好好保護,它是大自然對人類饋贈的健康財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