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普通家庭要想改變「底層命運」,需要3到5代人的時間
2024/03/26

01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大的樹木,都是從細小的嫩芽開始生長;九層的高台,都是從雜亂的泥土開始構建;千萬里的征途,都是從腳下的第一步開始走出來。

老子的這番話,說明了一個道理,萬事萬物,都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

賺錢,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積累;人脈,不能立馬就有,需要積累;哪怕是改變命運,也不可能瞬間逆轉,也需要經年累月的積累。

大到一個集體,小到一個家庭,都免不了「用時間換空間」「用時間換發展」的命運。就跟研究基礎科學一樣,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能做出成就。

唯有先積累,才能有「厚積薄發」的那一天。

02

有人會說,別人改變命運,怎麼那麼快,沒幾年就改變了?

所有的快,都是多年積累的厚積薄發。我們只看到別人風光的一面,卻沒看到別人多年努力的一面。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都知道郭德綱、于謙等小品大家,講相聲特別厲害,卻不知道他們一路走來的過程,也是相當曲折的。

我們都知道劉強東、任正非等企業家,創業做生意特別厲害,卻不知道他們一路走來的過程,也是充滿風險、曲折不堪的。

試想,連如此天賦出眾的大人物,要想成功,都需要經歷一段為人所不知的艱難時光,又何談是我們這些天賦平庸的普通人呢?

普通人改變命運,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時間的積累。要想吃肉,就必須要被社會、生活毒打。不可能天降餡餅,人人都能坐享其成。

03

普通家庭要想改變底層命運,需要3到5代人的時間。

戰國七雄中的秦國,一開始只在偏僻的西部邊陲之地,不僅啥都缺乏,就連實力,也跟中原地區的國家相差甚遠。

秦國為了不走向滅亡,就開始變法。這一變法,就是百年的時間。從公元前360年開始,到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差不多140年的時間。

漢代的賈誼,在《過秦論》中寫道:「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意思是,到了秦始皇嬴政這一代人,秦國已經奮斗了六代人了。沒有這六代人的薪火相傳,一路接力,秦國就不可能消滅六國,統一天下。

所有的事物,都需要經歷「由弱到強」的過程。而由弱到強的過程,就需要實現「0到1」的突破。這突破,可就比較艱難了。

有的家庭,父母沒文化,孩子也不讀書,要想「0到1」的突破,簡直就是奢望。他們代代貧窮,就是大機率的事了。

04

回到「普通家庭改變底層命運」這件事上,為什麼普通家庭需要3到5代人的連續奮斗,才有機會扭轉乾坤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一點——不是3到5代人之后,就能成功,而是3到5代人連續接力、奮斗,誰都不懈怠,才有可能成功。

第一代人都是農村人,但他們很能折騰,就到了城里邊打工。從農村走向大城市,就是第一代人的使命。

第二代人在城市中長大,接觸到比較不錯的教育資源,可以讀書上大學。從第一代人的沒文化,到第二代人的有文化,就是一種改變。

第三代人站在第二代人的肩膀上,不僅有文化,還擁有了房子、車子,成為了大城市的「偽中產」。相較于第一、第二代的低產,躋身偽中產階層,就是一種突破。

到了第四代,或者第五代人,如果他們沒有懈怠,依舊勤勤懇懇,或者說遇到了機會,那他們成為真中產,或者躋身中上層,也是有可能的。

05

束縛底層人的,其實是「資產原始積累」的過程。

對于集體來說,需要資本原始積累。對于個人來說,需要資產原始積累。本質就是,要積累本錢,去做一定的事業。

開個小店,需要一定的本錢;創立事業,需要一定的本錢;積累人脈,也需要一定的本錢。沒本錢,不過是「湯無鹽不如水,人無錢不如鬼」而已。

在這個時代,靠打工積累本錢,太難了。因為工資不漲,物質上漲,房價上漲更快,普通人根本沒有任何的余錢,所以很多人連做事業的本錢都缺乏。

究竟該如何積累本錢,或者如何為子女后代打基礎呢?就8個字,靜待天時,與時俱進。其余的,不過是空談罷了。

給自己一點時間,給生活一點耐心,所有的積累,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算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