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魯迅《阿Q正傳》:曾經嘲諷阿Q的人,後來大多都成了阿Q
2024/04/16

提起魯迅,我們會想到阿Q。

提到阿Q,我們會看見很多很多人,這些人不是阿Q,但這些人就是阿Q。

不同的是,魯迅筆下的阿Q,最后總有辦法取悅自己,讓自己也跟著高興起來,而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卻沒法做到阿Q的智慧——快樂的秘密。

曾經我是討厭阿Q的,因為我覺得,人活著,就應該與人斗、與地斗、與天斗還能其樂無窮,就算失敗了一萬次,你也要在第一萬零一次爬起來繼續斗,并且化悲憤為力量,用更大的意志和努力去獲取成功,堅韌不拔,威武不屈。

但阿Q不是這樣,在明知無可改變的敗局之后,阿Q很慫,人家說他是蟲子,他也說自己是蟲子,敗了就是敗了,他沒想過要怎麼贏回去,而且他還從失敗中找到一種勝利,在這種勝利中沾沾自喜。

毫無疑問,在阿Q的時代里,在阿Q的背景里,作為被壓迫被奴役的對象,他的做法是可悲的,是值得嘲諷的,因為假如人人都那樣,國家就沒希望了,所以魯迅希望阿Q們能夠站起來,至少能夠「救救孩子」,讓孩子不再繼續吃人。

但時移世易,今天的很多情況下,假如能學學阿Q,人真的會快樂很多。

01

阿Q之所以叫阿Q,是因為人們不知道他姓什麼,有一回趙太爺的兒子中了秀才,敲鑼打鼓報到村里來,阿Q正在喝酒,見狀時手舞足蹈地說,于他也很光彩,因為他和趙太爺原是本家。

可是這話不知道怎麼就傳到趙太爺的耳朵里,阿Q被叫到趙家府上,趙太爺喝到:

「阿Q,你這混小子,你說我是你的本家嗎?」

阿Q不敢開口說話,在趙太爺面前,他向來不敢頂撞。

趙太爺說得不解氣,直接上前給了阿Q一個大嘴巴,嘴里還大吼:「你怎麼會姓趙,你哪里配姓趙。」

阿Q還是不敢說話,不敢反抗,被人領了出去,還得給人家二百文酒錢。

在未莊的人眼里,阿Q就是一個熱鬧,除了找他幫忙,和開他玩笑,也沒別的用途了。

與人爭吵、被人嘲笑的時候,阿Q吵不過也笑不過,就瞪著眼睛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了,你算什麼東西。」

說完之后,他大約也心滿意足了。

在好與不好兩個極端上,阿Q大約是不好的那一個極端,人在這種情況下,自輕自賤,當然是可怕的,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別人怎麼可能會尊重你,但人生在世,人多口雜,一個人不管如何,總是避不開悠悠之口,也很難做到有口皆碑。

我們大約也不必像阿Q一樣,將自己看得那麼輕,甚至輕成了一個笑話,但是瘋狗咬了你一口,你當真就要咬回去嗎?真如此的話,不是瘋狗,也成了瘋人。

阿Q在這件事情上,雖然反抗的方式過于可笑,但總的來說至少是智慧的,因為他不會繼續糾纏,更不會因此有過多的煩惱。

而成年人的某些煩惱,就是因為太在意別人怎麼說。

02

和我們身邊的很多人一樣,阿Q也有偏見。

對于一個東西的好壞,他有自己的標準,不符合自己的標準的,他就覺得可笑。

阿Q進了幾回城,算是見識了一些新的東西,因此他有些自負,大約是自認為高人一等,其實高在哪里,大約那些覺得他高的人會知道。

但由于偏見,他又很看不起城里人。

用三尺長三寸寬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莊叫長凳,阿Q也叫長凳,城里人卻叫條凳,他想,這是錯的,可笑。

做油煎大頭魚的時候,未莊都加上半寸長的蔥葉,城里人卻加上切細的蔥絲,他想,這也是錯的,可笑。

這就是偏見。

一個人因認知有限,只能用自己知道和認同的知識去看到事情,當然,這于阿Q而言,大約也不是什麼困擾的事情,就像制造偏見的人之于他制造的偏見,大約也不會覺得不好,反而可以用他制造的偏見去評判別人。

阿Q不會因此煩惱,但人生在世的許多煩惱,卻都是因為偏見。

大多數人覺得結婚好,覺得生孩子好,于是對于不想結婚的少部分人,就有了認知上的偏見,這偏見對于制造者來說,當然沒什麼毛病,但對于受眾來說,卻是天大的煩惱。

就像女子二十八歲之前要把自己嫁出去,男子三十歲要存款多少,處于這種偏見之中,煩惱自然就不可避免。

但任何偏見,都是由于無知,越無知的人,偏見越多。

蘇格拉底說:無知是一種惡。

偏見有時候能殺死人,有時候能殺死人的快樂,所以成年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這個世界有偏見,就是因為某些人的偏見,但這恰恰是由于無知。

在這一點上,魯迅筆下的阿Q無知,我們任何人都和阿Q一樣,所不同的是,知有大小,無知也有多少。

03

人生在世,難免會有被不可抗的外力捶倒的時候,就像阿Q被人捶倒一樣。

阿Q有個癩頭瘡,有人說他的癩頭瘡,他便發起怒了,估量一下對手,口訥的他便罵,力氣小的他便打。

後來又改為怒目而視,但是未莊的人還是不放過他,只是取笑他,一來一去,就打了起來。

阿Q只有一個人,而對手甚多,阿Q被揪住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其他人心滿意足地走了。

阿Q敗了。

該怎麼樣呢?威武不屈嗎?繼續威武下去難免要被打,在其他方面報復嗎?被抓到還是要被打,阿Q平時不惹人家,人家還要惹他打他,這是遇到不可抗力了。

阿Q沒有這樣,他心里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

于是也心滿意足地走了。

後來這種想法被人家知道,打他的時候還警告他,「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

阿Q也許想反抗,但發現反抗不得之后,終于說:「打蟲豸,我是蟲豸。」

然而阿Q還是遭了打,但他也心滿意足,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不管名頭是好是壞,總算還是第一個。

生而為平凡人,有些時候,難免也要自輕自賤地說一句:「誰讓自己沒本事呢」,說完之后,生活還是該怎麼過就怎麼過。工作受了委屈,還是安慰自己說,都是為了生活,一萬次想要辭職,最后看著銀行卡余額都不敢行動,想要說走就走的旅行,可是想了想,還是收拾好心情好好生活。

所以,阿Q在這點上是智慧的,他知道如何在困境之中讓自己快樂。

悲劇的是,阿Q陷在自己為自己尋找的快樂之中,沒有努力去改變自己的處境。

然而,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人,都是在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都應該學學阿Q,懂得讓自己高興起來,整天苦大仇深的,只會讓自己活得更累。

04

這世間的眾生,都有自己的命運。

所謂命運,就是要給你的,你拒絕不得,而不屬于你的,你得不到。

人在命運面前,任何苦惱都無濟于事,相反,在命運面前,與命運和解,懂得取悅自己,反而是快樂生活所必要的。

如果有幾個閑錢,阿Q也會去押牌寶,在人群中,他聲音最響,有一回,他確實贏了錢,銅錢變角洋,角洋變大洋,大洋又厚了起來。

他興高采烈,以為終于贏了,然而命運終究不允許他得這些錢,不知誰和誰打起來了,阿Q也遭了殃,等他昏頭昏腦爬起來的時候,賭攤不見了,人也不見了,錢也沒了。

阿Q一想,這些錢失去了就沒處尋回,說算是兒子拿去罷,總還是不樂,說自己是蟲豸,也還不樂。

但阿Q終究是阿Q,他舉起右手,用力在臉上連打了兩個大嘴巴,熱辣辣有些痛,打完之后,立刻就轉敗為勝,心滿意足了。

錢的事兒,也就這麼過去了。

阿Q是平凡的,他接受自己的平凡,知道無法挽回的東西,他就任由他失去。阿Q是可悲的,他的自尊是可笑的,他的心滿意足也是可笑的,但他接受這種可笑。

假如阿Q在「知命」的時候,又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那麼他將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人世間的很多人,大多看不見命運本身的強悍,他們抱怨自己的命運,抱怨老天對他們不公平,他們拼命追求自己沒有的東西,最后卻忽略了自己已經有的東西。

毫無爭議的是,阿Q是無知的,他對命運的認同,就是破罐子破摔,對命運真正做到智慧的,是史鐵生,史鐵生雙腿突然癱瘓,如果學阿Q打自己嘴巴子,大概打斷手也憤憤不平,史鐵生一開始也痛苦,但到後來,他突然明白了,命運給你的,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你都拒絕不掉。

人生的悲哀就是,我們自以為看透了阿Q的悲劇,看透了他自己的命運,其實我們自己,也只是被命運驅使的可憐蟲而已。

05

阿Q也想改變,變得令人尊敬,或者是令人敬畏,想活出一點名堂來。

他看到自己一向「深惡痛絕之」的革命黨,竟然讓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都聞風喪膽,不免有些神往。

他知道革命代表著什麼嗎?

他不知道,他不知道革命是為了推翻某些舊的東西,但他知道革命可以改變他的處境,讓未莊的一群鳥男女都怕他。

這邏輯,是不是也有點熟悉?像不像今天的成功觀?大家連成功是什麼都不知道,卻開始追求成功,就是為了出人頭地,為了讓人看得起,為了配得上所謂標配生活。

阿Q革命,其命運可想而知。

阿Q宣揚自己在革命的時候,確實贏得一陣敬畏,連趙太爺都稱呼阿Q為老Q,可是這種未知的行為帶來的敬畏,終究是危害更多。

趙家被搶后,有人來未莊抓革命黨,阿Q什麼都不知道,人家問他,他就說「因為我想革命」。

說到趙家被搶,阿Q還在抱怨別人沒有叫他,還傻乎乎說自己在革命。

人家給他一支筆,讓他簽字畫押,字簽完了,他還羞愧自己畫得不夠圓。

因為革命,阿Q死了。

革命帶給阿Q的,是別人的敬畏,是身份和地位,是名利,就像人們努力成功一樣,因為成功能讓他們高人一等,覺得自己出了一頭地。

當然,追求成功不會被抓去殺頭,但快樂有沒有被殺頭,自己是知道的。

無數的成年人,抓住某種東西,就像阿Q抓住了「革命」,雖然未必明白那代表了什麼,但卻拼命往里鉆,甚至不惜把命搭進去。

追求到最后,結果就像阿Q畫的那個圓,雖然努力想畫得像一點,可終究還是變了形。

06

百年前,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意在批判,其所見到的國民性,深刻無比,即便是到了今天,某種程度上依然如此。

當年魯迅先生是批判,深惡痛絕之,他希望人們能夠擺脫「精神勝利」,能夠真正站起來。

這是那個時代所需要的。

當然,我們這個時代也需要人人如龍,需要人人都站起來,但是我們的站起來,去反抗人生的不平,去獲得生命的完善,去完善自我。

但完善自我,絕非簡單追求流行的成功,不是去「革命」,不是為了讓人敬畏,不是為了高人一等,而是為了戰勝自己,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快樂,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豐富,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智慧。

為此,我們可以像阿Q學習,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

但我們要記住,我們不是阿Q,我們是我們自己,我們不是破罐子破摔,精神勝利是我們生活的需要,但不是我們生活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