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10萬公里后,才明白德系車與日系在性能、用車成本方面差距,車主:后悔選錯車!
2024/04/28

很多人買車時會考慮日系車和德系車,但有的新手由于不懂他們之間的差距,新車買回來開了一段時間之后,尤其上了高速,遇上堵車,才發現德系與日系車在動力、性能、油耗等方面的差距都很明顯。

不管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核心競爭都離不開「三大件」,可以說「三大件」的技術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輛車的整體質量,在這些方面,德系車與日系車之間的差異較為明顯。

德國的汽車工業歷史悠久,品牌車企云集,比如,1886年奔馳創立,1928年寶馬開始造車,1936年大眾汽車前身創立,近百年的技術沉淀,也深受文化、資源等影響。

德系車注重機械性能、善于研發和運用新技術,而日系車相對會保守一些,更喜歡使用成熟技術,即使研發出新技術,對于新技術總是反復推敲測試之后才會運用。

比如說德系車更青睞渦輪增壓車型以及爭議較多的大眾雙離合等等,對他們來說,汽車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種享受,全球絕大部分性能跑車、豪華品牌皆出自德系車。

對于家用車來說,德系車更注重綜合性能,以大眾車型為例,在動力、舒適性、外觀、內飾、空間、性價比方面都比較均衡,而日系車則受到國情、資源、文化等方面的影響,更多追求經濟實用。因此,日系車一直以來留給我們的印象都是省油、耐用、經濟實惠。

從動力性能來說,德系車主流都是渦輪增壓車型,只有很少一部分車型是自然吸氣,比如大眾旗下一些經濟型家用車,從技術來看,渦輪增壓相當于在自然吸氣的基礎上增加了引擎進氣壓力來提高發動機的輸出功率。

因此,排量差不多的兩款車型,渦輪增壓車型的動力性能遠超自然吸氣,比如大眾朗逸1.4T版本和豐田卡拉羅1.5L排量的這兩款車型,朗逸最大功率為118kw,擁有160匹馬力,最大扭矩為250牛/米。

而卡羅拉的功率為89kw,121匹馬力,最大扭矩為148牛/米,可能在城區用車,動力方面差距不是很明顯,但上了高速,差距立馬體現得淋漓盡致。帶渦輪增壓的朗逸,輕踩油門,推背感般的動力隨之而來,超車較為輕松自信。

但對于卡羅拉來說,如果前車車速在115km/h以上,此時踩著油門,但總感覺動力跟不上,只能與前車并排行駛,如果前車也提速,想要輕松超車,真不容易。同樣,在滿載、開空調、爬坡等場景,能明顯感覺渦輪增壓車型的優勢。

從舒適性來說,日系車本身定位就屬于家用車,比較注重乘坐的舒適性,因此在底盤調校方面,相對會偏軟一些,底盤重心高一些,濾震性能更好,在過減速帶時感覺顛簸不會那麼明顯。

而德系車相對粗獷一些,既要講究車輛有一定的操控感還要求有一定的舒適性,因此,底盤調校方面一般會偏硬一點,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日系車跑高速時「會發飄」的原因之一,就是底盤設計目的不一樣。

從油耗來看,日系車講究經濟實用,普遍都是采用自然吸氣,而且以小排量車型偏多,整車重量也略輕,再加上發動機、變速箱技術非常成熟,家用車的主要偏向就是省油,即便是相同排量的兩款車型,總會發現日系車的綜合油耗會略低于德系車。

從外觀、內飾、功能配置等方面來看,德系車的優勢非常明顯,畢竟更符合我們大多數人的用車需求,尤其是一些新的高科技功能,比如前幾年的自動啟停、遠程啟動、自動駐車、HUD抬頭數字顯示等功能,幾乎都是德系、美系、韓系等車型優先搭載,而日系車總是姍姍來遲。

從整車用車成本來看,10萬公里后,德系車與日系車之間的差距慢慢就看出來了,第一個就是油耗差距,同排量的車型,渦輪增壓百公里差不多會比自然吸氣車型的油耗高1-2升,而且渦輪增壓車型普遍要求加95號汽油。

這樣算下來,10萬公里后,渦輪增壓車型大概會多出1萬以上,對于家用車來說,這個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第二個方面就是日常保養、維修的費用,日系車自然吸氣的發動機,保養周期比渦輪增壓發動機要長一些,有的車型1萬-2萬公里才保養一次,而渦輪增壓車型,普遍要求1萬公里左右要保養一次。

同樣是10萬公里,德系車的整體保養費用可能比自然吸氣車型多2000元以上,至于維修方面,有的人說,渦輪增壓車型,發動機結構更復雜,發動機工作環境要求也高,幾年后,整體故障率會比自然吸氣高,其實這種說法放在當下并不成立。

現在燃油車的三大件技術可以說相對很成熟了,整車穩定性較高,對于家用車而言,正常用車,一輛車開8-10年,三大件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一定要說故障率,主要還是在車輛電子元器件、功能配置方面,保養費用的差距幾乎也在這些地方,從這一點來說,德系車確實會高一些,但對于10多萬的家用車型來說,差距基本上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