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中國又一壯舉!我國耗資2500億打造的天河工程,究竟有何用途
2024/04/11

作為世界聞名的基建狂魔,我國又有新的壯舉,關乎巨型跨區域的調水工程,國家要耗資高達2500億,打造一項關于調水的天河工程,為什麼中國又要建造這樣的水利工程,究竟是什麼用途呢?

這次的天河工程,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合氣象部門合作承建,項目的論證工作會議在青海完成。這個大型的工程,最大的特點就要用到火箭和衛星來調配水資源,到底是什麼項目,一起往下看。

我國大型的水利工程,屢屢創造世界紀錄,而且都是國家打造的惠民工程,為調度水資源,方便民生和推動地方生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尤其像我國打造的南水北調工程,已經能夠實現輸送水資源近十年了,累計調度水資源多達670億立方米,為很多區域缺水區域,調度配送水資源,能夠緩解用水的緊張情況,但是不能完全解決缺水的根源問題。

我國大量的水體都聚集分布在南部區域,導致南水資源豐沛,但是北部地區缺少用水的問題。我國的南部區域有著長江干流匯聚的巨量水體,這些蜿蜒的河流,總面積占據了全國37%左右的面積,可想而知南方水資源豐富總量達到了全國水資源總量的八成!能夠想到北方缺水,是天然的地理特點形成的。

更何況現在缺水的情況,也因為自然環境的變化,變得越發雪上加霜,比如我國在幾十年里,有多達幾萬條河流都出現干涸的情況,著名的河流和湖泊,都出現縮小的情況。無法實現充分灌溉的農田,有一部分最終在干旱中變為荒蕪。我國因為干旱缺水無法種植的耕地面積,高達3千多頃。為了解決這些累積的問題,國家決定要實施天河計劃,這個大型的水利工程,就是為了調度水資源,增加水分輸送。

天河工程和以往人們熟知的水利工程完全不同,以往國家修建的水利項目都是地面上實施調水,然而之所以稱之為天河,和以往地面調水工程完全相反,向大氣層采集水汽資源。最大的區別就是用科技方式,采集空氣中的水汽,通過檢測大氣層穩定的水汽運行規律,實現向著干旱區域的位置進行調度。

這也是高科技能實現的調水方式,不同于人們從氣象部門了解到的人工降雨,而是非常先進,需要科技措施才能實現的新型方案。

一般從海洋上空,高原地區等位置,大面積傳輸過來的水汽凝結成厚重的云水層,而通過科技手段驅動這些云水層移動遷徙到需要的區域,將會是通俗理解的驅趕雨云。讓這些雨云到缺水的位置去增加降雨量,甚至能給缺水的地區,每年增加多達幾十億立方米的降水資源。從長遠來看,能增加相當于幾百個湖泊的蓄水量。

這個工程,真是堪稱天河工程,因為聽上去就那麼科幻。很多網友表示,甚至都沒聽明白,到底怎麼能才能把大氣中的水汽層能驅動。

國家組建 天河工程的承建團隊,而且包括了衛星系統,天河一號衛星組網工程,搭建專門用來監測大氣水汽通道的衛星群組,實現太空穩定運行衛星系統的監測技術保障,地面控制系統的搭建,通過衛星系統的監測,檢查具備施工條件,和驅動云層的天氣變化。

而驅動這些云層必要時還要發射火箭等專業的方式助力,因此對于總是處于動態的云層監測,分析采集水汽云層厚度的參數扥個,都要達到非常專業的精準的操控。

而正因為空中大氣層的變化,自然界會對云層和氣象產生影響的因素也非常多,這一項目面臨的科技含量非常高,也要解決很多專業的問題。因此天河計劃,從立項到現在,還沒有完成。

現在從天上往地面調水,需要研發驅動水汽云層的專用火箭,現在項目進展情況也是較為順利,預計在火箭研發測試成功后,將會在地面控制基地根據衛星組網的信息,實現發射火箭驅動水汽通道。

這個高科技的項目,未來將會實現如何監測大面積的水汽云層,以及如何驅動和加速推動云層向著需要降水的區域移動,當天河工程竣工,將會為我國的干旱少雨和降水缺少的地區,真正帶來解決缺水的根源問題,甚至能有望對暴雨頻發和災害天氣的人工干預,降低降水量和減少汛期的洪災隱患等,隨著科技不斷提升,研發工作不斷推進,將會有著更多的驚喜。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